人間最美四月天,不負春光與時行。剛剛結束的清明假期,大江南北的消費者上春山、品春鮮、賞春花、逛春市,“春日經濟”活力滿滿、暖意融融。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,假期3天全國國內旅游出游1.19億人次,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1.5%;國內游客出游花費539.5億元,較2019年同期增長12.7%。“全國的景區看起來都像有1億人”話題走紅社交網絡,“熱辣滾燙”的假日經濟顯露若干新趨勢。
北京玉淵潭的櫻花、貴州畢節的杜鵑、河南洛陽的牡丹、西藏林芝的桃花……隨著大地春回、萬物復蘇,短途近郊游與“拼假”長線游各顯風采,踏青賞花成為旅游主旋律。各地以花為“媒”,打造賞花產業鏈,向“顏值”要“產值”。“賞花+民宿”“賞花+美食”“賞花+旅拍”,賞花經濟涵蓋衣食住行多種業態,為游客提供融合式的出游體驗,以節令消費促成全時全域的文旅發展格局。
從被一碗麻辣燙“點燃”的甘肅天水,到以一頂“簪花圍”奪人眼球的福建泉州,特色文旅標簽讓“小地方”贏得“大流量”,也將流量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消費。隨著游客的年輕化,文旅IP的網絡辨識度成為消費者“種草”的關鍵點。網紅目的地在抓住流量密碼的同時,也不斷優化服務細節、改善消費體驗,主打一個“寵”字,牢牢兜住“潑天富貴”。
清明前后,傳統服飾、茶文化、陶藝制作等“中國風”元素席卷市場。其中,以馬面裙為代表的時尚“探春”穿搭,帶動新中式服裝產業爆發式增長。漢服約拍、漢服游園、漢服角色扮演等體驗服務產品也乘勢而上,提供互動式、沉浸式的消費體驗。
二十四節氣貫穿著一年的時光輪回,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寶藏。熱力十足的“春日經濟”,啟示市場從節令文化中把握機遇、覓得商機,延長季節性消費的鏈條和熱度,從“限定之美”走向花開不敗。當然,深挖新型消費潛力,推動市場活力“四季如春”,不能僅僅注重“面上”的包裝和感官刺激,更要堅持厚積薄發、持續創新,緊隨新興消費理念,拓展消費場景的外延,以扎扎實實、原汁原味的體驗俘獲消費者芳心。